close
文玉是個好強,又勇於嘗試的孩子。
即使面對失敗,都還是會給自己機會,再多試幾次。
文玉在一歲多時,曾嘗試自己爬上家中的大床,
爬了很多次都沒成功,就在床邊發脾氣。
爸爸幫文玉一把讓文玉順利爬上床,文玉還是氣呼呼的下床,
總之就是要靠「自己的力量」爬上床。
最後還是爸爸略施小計,放了張小椅子在床邊,讓文玉自己爬上床。
原以為這樣就結束了,沒想到小文玉還是上上下下爬了好幾回,
就是要讓自己「順利」爬上床。
小文玉「堅持的意志力」的表情,讓爸爸媽媽很驚訝。
從大班開始,媽媽會找機會讓文玉洗自己的餐碗,文玉也樂在其中。
文玉也洗的非常好,甚至連弟弟的碗都搶著洗。
不僅這樣,我們總是不厭其煩提醒孩子們「先做該做的事情,再做想做的事情」。
想玩,一定可以。但是該做的事情一定先要完成,再來玩。
拖拖拉拉,只會讓自己玩樂的時間變得更少。
哭哭啼啼、討價還價也沒有用,只會讓自己玩樂的時間更少。
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先完成,爸爸媽媽也不會發脾氣,只會等待。
等孩子把事情做好,做好後剩下的時間才是玩樂的時間。
不過,時間是不等人的。
要是拖拖拉拉,玩樂的時間都用完了,那也只能認份繼續做下一件該做的事情。
隨著搬家,文玉上了小學,情形有些改變。
文玉到家的時間,大概都是媽媽洗菜煮飯的時間,
文玉沒洗碗,換成洗米煮飯了。
「洗餐碗」不知不覺中變回爸媽的工作了。
就在某天,媽媽又想起文玉本該洗自己餐碗,提醒文玉該洗餐碗時,
文玉很隨口就回應媽媽說:「我不會洗碗耶~~」
媽媽才驚覺,早該放手的事情又忘記放手讓文玉做了。
孩子開始用裝傻、裝不會,看看能不能就此少做一件「自己該做的事情」。
不過,媽媽當下沒有處理,等待最佳時機。
某天晚上,是母女約會。媽媽和文玉一起去吃日本拉麵。
媽媽和文玉各點了一碗麵。
麵上來後,媽媽問文玉需不需要幫忙。文玉搖搖頭。
只見文玉躍躍欲試,想要自己使用筷子,把麵夾進湯匙裡吃。
用筷子夾麵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~
不過,文玉試了很多次之後,終於把麵夾進湯匙裡,可以大快朵頤了~
就在文玉吃的差不多時,媽媽跟文玉說:
「文玉真厲害~努力用筷子把麵夾到湯匙裡吃。很會用筷子呢~」
文玉聽了很開心,就分享自己的努力心得。
「對呀~因為我會用筷子,想要用筷子夾麵。然後,我就很努力練習夾麵,就成功了~」
媽媽等待的機會來了~哈哈~
媽媽對文玉說:
文玉就是這樣聰明又努力的孩子,即使失敗也沒關係,還是會給自己機會練習。
所以當文玉跟媽媽說不會洗碗時,媽媽知道不是這樣的。
因為文玉不想要洗自己的碗才會故意這樣說的。
媽媽和爸爸已經討論好了,接下來,你要洗自己的碗。
因為那是你應該做的事情。
現在文玉回家後,正好遇到媽媽準備晚餐,
文玉就會舀米、洗米、煮飯。晚餐後,洗好隔天中午要使用的餐碗。
偶而文玉會喊著好累,很想睡覺之類的話(明明還沒9點),
爸媽總是不疾不徐的說,
「沒關係~先去睡覺,用過的餐碗明天再帶去學校洗就可以了~」
「爸爸媽媽不會幫你洗的喔~」
文玉也只好摸摸鼻子,默默地拿出用過的餐碗,洗碗去。
人多少是有惰性的,更何況是孩子。
而且現在的孩子個個鬼靈精,
總是會想出ㄧ堆爸媽都沒想過的「理由」,更是個戲精,讓爸媽啼笑皆非。
不過,只要爸媽溫和的堅持,聰明的孩子們終究會了解,
腳踏實地做完該做的事情,才是唯一的方法。
即使面對失敗,都還是會給自己機會,再多試幾次。
文玉在一歲多時,曾嘗試自己爬上家中的大床,
爬了很多次都沒成功,就在床邊發脾氣。
爸爸幫文玉一把讓文玉順利爬上床,文玉還是氣呼呼的下床,
總之就是要靠「自己的力量」爬上床。
最後還是爸爸略施小計,放了張小椅子在床邊,讓文玉自己爬上床。
原以為這樣就結束了,沒想到小文玉還是上上下下爬了好幾回,
就是要讓自己「順利」爬上床。
小文玉「堅持的意志力」的表情,讓爸爸媽媽很驚訝。

從大班開始,媽媽會找機會讓文玉洗自己的餐碗,文玉也樂在其中。
文玉也洗的非常好,甚至連弟弟的碗都搶著洗。
不僅這樣,我們總是不厭其煩提醒孩子們「先做該做的事情,再做想做的事情」。
想玩,一定可以。但是該做的事情一定先要完成,再來玩。
拖拖拉拉,只會讓自己玩樂的時間變得更少。
哭哭啼啼、討價還價也沒有用,只會讓自己玩樂的時間更少。
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先完成,爸爸媽媽也不會發脾氣,只會等待。
等孩子把事情做好,做好後剩下的時間才是玩樂的時間。
不過,時間是不等人的。
要是拖拖拉拉,玩樂的時間都用完了,那也只能認份繼續做下一件該做的事情。
隨著搬家,文玉上了小學,情形有些改變。
文玉到家的時間,大概都是媽媽洗菜煮飯的時間,
文玉沒洗碗,換成洗米煮飯了。
「洗餐碗」不知不覺中變回爸媽的工作了。
就在某天,媽媽又想起文玉本該洗自己餐碗,提醒文玉該洗餐碗時,
文玉很隨口就回應媽媽說:「我不會洗碗耶~~」
媽媽才驚覺,早該放手的事情又忘記放手讓文玉做了。
孩子開始用裝傻、裝不會,看看能不能就此少做一件「自己該做的事情」。
不過,媽媽當下沒有處理,等待最佳時機。
某天晚上,是母女約會。媽媽和文玉一起去吃日本拉麵。
媽媽和文玉各點了一碗麵。
麵上來後,媽媽問文玉需不需要幫忙。文玉搖搖頭。
只見文玉躍躍欲試,想要自己使用筷子,把麵夾進湯匙裡吃。
用筷子夾麵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~
不過,文玉試了很多次之後,終於把麵夾進湯匙裡,可以大快朵頤了~
就在文玉吃的差不多時,媽媽跟文玉說:
「文玉真厲害~努力用筷子把麵夾到湯匙裡吃。很會用筷子呢~」
文玉聽了很開心,就分享自己的努力心得。
「對呀~因為我會用筷子,想要用筷子夾麵。然後,我就很努力練習夾麵,就成功了~」
媽媽等待的機會來了~哈哈~
媽媽對文玉說:
文玉就是這樣聰明又努力的孩子,即使失敗也沒關係,還是會給自己機會練習。
所以當文玉跟媽媽說不會洗碗時,媽媽知道不是這樣的。
因為文玉不想要洗自己的碗才會故意這樣說的。
媽媽和爸爸已經討論好了,接下來,你要洗自己的碗。
因為那是你應該做的事情。


現在文玉回家後,正好遇到媽媽準備晚餐,
文玉就會舀米、洗米、煮飯。晚餐後,洗好隔天中午要使用的餐碗。
偶而文玉會喊著好累,很想睡覺之類的話(明明還沒9點),
爸媽總是不疾不徐的說,
「沒關係~先去睡覺,用過的餐碗明天再帶去學校洗就可以了~」
「爸爸媽媽不會幫你洗的喔~」
文玉也只好摸摸鼻子,默默地拿出用過的餐碗,洗碗去。
人多少是有惰性的,更何況是孩子。
而且現在的孩子個個鬼靈精,
總是會想出ㄧ堆爸媽都沒想過的「理由」,更是個戲精,讓爸媽啼笑皆非。
不過,只要爸媽溫和的堅持,聰明的孩子們終究會了解,
腳踏實地做完該做的事情,才是唯一的方法。
全站熱搜